天盈配资
黄君璧的《仿古山水册》绝非简单的传统技法复刻,而是以1936年为时间坐标,在八开册页中构建的古今对话场域。这位“渡海三家”之一的山水大师,以“仿古”为名,实则通过笔墨革新与意境重构,完成对传统山水画的现代转译。
黄君璧在册页中刻意拆解董源“披麻皴”的温润与王蒙“牛毛皴”的繁密,以《云山过雨》为例,他将雨后山石的湿润质感转化为“湿笔皴擦”与“干笔飞白”的对比,既保留了古人对云雾的诗意表达,又通过墨色浓淡的剧烈反差,赋予画面现代视觉张力。这种“破而后立”的技法实验,暗合其“师古而不泥古”的艺术主张。
突破北宋全景式山水范式,黄君璧采用“一角式”构图:如《曲尽通幽处》中,禅房仅占画面右下角,其余空间以留白与淡墨渲染的远山填充。这种“以小见大”的布局,既是对南宋马远“边角山水”的致敬,更通过“残山剩水”的视觉语言,隐喻着1930年代中国画坛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徘徊与突围。
册页中《行到水穷处》的题画诗“坐看云起时”,表面延续了王维的禅意,但画面中人物手持现代望远镜的观察姿态,却悄然将古典隐逸情怀转化为对自然科学的探索精神。这种矛盾统一,恰是黄君璧作为“驴友画家”的真实写照——他游历亚欧美非名山大川,将写生所得融入传统笔墨,最终在册页中完成从“师古人”到“师造化”的终极跨越。
1、君璧。
天盈配资
2、采莲图。曾见大涤子有此本,略拟之,君璧。
3、云无心以出岫,鸟倦飞而知还。君璧。
4、平林远趣。倪高士有写此境,君璧拟之。
5、曲尽通幽处,禅房花木深。君璧。
6、云山过雨。君璧。
7、行到水穷处,坐看云起时。丙子春日,写于东川画楼,君璧。
8、伯宏先生方家法正。丙子春天盈配资,仿新罗山人法,黄君璧。
恒汇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